“微信小程序”会取代App开发吗?

发布时间:2016-11-09 19:05

前段时间一条微信内容在朋友圈小火一把。这条微信的标题是“别开发App了”。简单粗暴,微微标题党的意味,让小编当真虎躯一震。

  前段时间一条微信内容在朋友圈小火一把。这条微信的标题是“别开发App了”。简单粗暴,微微标题党的意味,让小编当真虎躯一震。我花了10分钟通读全文后,感觉内容深入浅出的给大众洗了脑。作为App开发平台APICloud的一员,小编强烈的想说点啥。(人家都把我们整个产业给否定啦!还不该说两句么!)

  我只有一句话:

  【继续开发App吧,做个公众号还是不够的。】

  App生态远没有趋于饱和,前不久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依然在支持并奖励优秀的开发团队和App作品。在今年2月时,苹果还公布了有关中国开发者的数据,超过100万名的开发者数量、50亿美元的App Store分成都是惊人数字。

  1.小编也从一个案例说起

  离中国不远的俄罗斯,四人团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发出一款风靡全球的应用prisma。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款应用是个有趣的又提升逼格的App,也就是所谓的低频应用。然而在prisma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第一次如此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来。

  Prisma本身极有可能昙花一现,但它所使用的技术,技术代表的深远的意义则是无限的。人工智能将使得智能手机变得更加“智能”。7月份,全球拥有3亿用户的Swiftkey发布了一款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用户输入内容的输入法SwiftKey Neural Alpha,相比于过去只能根据最新键入的两个词进行“局部预测”,SwiftKey Neural Alpha通过对每个单词编码,然后寻找句子中不同词语之间的相关性,基于云端数百万的语料库,从而实现基于句子的“全局预测”。

  这一切,是开发一个公众号远不能实现的。

  2.创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微信公众号一定就是未来吗?

  以上的例子说出来还是那么风花雪月,你肯定质疑,我们创业者无非是想挣钱而已。那么,小编也脚踏实地的再聊聊挣钱那点事儿。

  引用文中的一句话:“为满足用户某种需求开发的、完全基于微信的消息或网页应用,入口是公众号,用户无需离开微信即可完成所有操作,所有需求都在公众号里被满足”

  这句话问题就出在【完全】二字,试问你的整个项目都在另一个你无法掌控的平台当中,平台的流量如何变化,平台的政策如何改变,平台的功能如何更新都是你无法决定,甚至无法预知的时候,你难道不会有一种从心底的恐惧感和不安感吗?而这种恐惧感和不安感远不是你说你是张小龙他亲哥就能解决的(真要是亲哥,想想也有可能哈)。

  这种不安将伴随你的整个创业过程。我们回想下,微信突然把所有订阅号都折叠到一个列表中了吧?微信突然不可诱导用户关注和分享了对吧?微信突然加入了朋友圈广告了吧?微信突然屏蔽了所有的微商和“网红”对吗?

  当你将全部经历扑在公众号上时,你带领团队做了非常困难的App式开发后。某一个“突然”的来临,你又该怎么办呢?

  2.1产品在哪里,目标用户才能在哪里

  微信用户数目前达7亿,超过8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是1小时以上,这是异常庞大的数字。

  小编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家卖女装的店铺,那么你的用户将是女性,再按照年龄、服饰风格、价位细分,我相信你的用户将是很小的一部分人(这还是比较大众,强需求的商品)。

  曾有数据统计,中国月收入在5千元以上的网民只占全部网民的百分之几,因此如果你的商品或服务一旦价位稍高些,那么你的目标用户将降至几千万甚至几百万人。

  小编是为了说一件事:微信用户数和使用时长很美,但冷静点,大部分都不是你的目标。

  大海捞针,和至少1千万以上的公众号抢占用户,这将是公众号创业所面临的现实。

  2.2从使用频度角度出发

  手机内存有限将导致低频App被删除,从而得出结论是应该做公众号进行创业。原因是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且不占用户手机内存。

  小编认为,手机内存的限制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删掉一些App,但这些App是不经常使用的,而不是说低频的。

  例如,我身边有一位女性朋友,她常年受到16G内存的大困扰,但是下厨房和氧气两款App却一直占着她宝贵的内存。她做饭的次数不多,她买内衣的次数更甚,但据她讲,这两款App中的内容是稀有的,别处找不到的,并且每次使用都会给她带来非常愉悦的享受。可见,不想用户自己的App被用户删除,问自己两点问题即可:

  1.你确认删掉你的App的用户是你想要的目标用户吗?

  2.你的App能给用户带来非常独特的体验吗?

  反观微信公众号的创业,虽然微信App是使用频度最高、时长最长的,但你反思一下你在使用微信的行为,大部分时间是在与各类人聊天斗图,其余时间在刷朋友圈对不对?人们正在慢慢的无视公众号发来的消息(即便是像小编这么强迫症的人,也可以轻松无视那一大列公众号上的红色数字)。现在订阅号的打开率下降至15%以下,甚至5%,同时公众号开始出现经典的二八现象,即咪蒙等牛X的大号掌握了80%的阅读流量。

  一周内我频繁使用的App至少有10个,一周内你频繁打开的公众号能超过10个吗?

  2.3从推广营销角度考虑

  APICloud CEO刘鑫早在去年的时候就聊过“创业是做微信公众号还是App”这个话题,他的专栏文章被广泛认可。谈到公众号的推广营销成本,下意识的会认为要比App便宜,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刘鑫当时指出:互联网推广经典的AARRR模型描述了从获取用户到转化用户收入直到Refer病毒传播的路径。

  APP推广成本高这是众所周知的难题,尽管HTML5、微信等获得用户访问(Reach)更加容易和低成本,但是真实有粘性的用户获取成本或许比APP要高的多。单纯的看到手机网站或者公众号的用户访问量而不能有效转化成粘性用户直至付费用户,那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凑个热闹。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业务来说,用户真正的深度使用和付费留存才是运营的最终目的。对比前面看到的大量数据,9:1的APP与网页访问时长比例以及1:3的APP与网页用户使用量综合来看,最终获得一个“有效用户”(Engagement)的成本,很难说HTML5手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就真的比一个APP要低?或者说,同样花100元的推广获取的用户,APP中用户ARPU值,或许比HTML5以及微信公众号ARPU值更高。

  小编最近也听到小道消息,一位年收入2000万的自媒体人,他收入的40%左右将花在推广与营销中,这个钱还少吗?

  2.4从开发成本考虑

  哎呀,终于说到小编的痛点了。咱好好聊一聊。

  之所以现在创业者还认为App开发贵,时间长,是因为他们还保有传统的思维观念,即我要从零创造一个产品!诚然,这一般都是CTO的想法,所有功能都由自己团队打造,听起来很安全很靠谱。小编拿APICloud举例,用HTML5开发iOS和Android应用,平台技术全部免费,API模块部分收费,开发成本和时间当然嗖嗖的下降。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当福特公司说16年我们要推出一款全新概念的车时,你会认为他们是从轮子开始造起吗?当然不是!

  把这个观念拿到移动应用开发上来,创业者打造了一款全新的App,新是说业务全新,商业逻辑全新,而不是说每个功能,每个UI框架都是全新的。既然如此,全网上有那么多技术大牛开源的源码,有那么多云服务公司贡献了专业的云服务功能,例如APICloud中的聚合API集合了国内上百个模块和云服务,这都将是App的零部件。

  最专业的零部件,才能造出最棒的车!

  2.5从适配成本考虑

  Android设备数量众多,不同尺寸,不同性能及不同分辨率为开发和测试带来极大的工作量,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问题。

  针对适配,以及打包应用商店的问题,目前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APICloud生成安装包时默认适配,开发人员无需按照不同的设备再做不同网页。给前端解决了很多问题。又如酷传这样的专业公司,一键可以上传30+应用商店。

  其实技术性成本问题一直遵循这一个理念,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现如今云服务领域蓬勃发展,每家企业都在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一块事情。创业者则需要善用这些服务。

  3.有关应用号的一些事情

  应用号概念的推出,相信牵动着所有互联网创业者的心。推出应用号,做一个轻应用分发平台,用于 APP 推广。言辞一出,旋即引发了大众的讨论:

  应用号是否会对现有 APP带来致命冲击?有了应用号,还有没有必要单独开发一款原生应用?

  早在年初,APICloud新品发布会上,CEO刘鑫接受钛媒体的采访时,与记者有过这么一段交流:

  “业界有以上疑问也是自然,但也毋需过早杞人忧天。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微信推出应用号,首先对比的是自家平台的订阅号、服务号,由于现在订阅号、服务号已经具备一些定制开发以及调用摄像头、地理位置等功能,所以微信应用号一定是在此基础上加强功能的开发,反而会更贴近现在的原生应用。

  第二、大量的案例证明,与移动业务相关、成熟的公司,更多的都是从独立 APP 里成长起来,而在微信里增长起来,目前还留在微信里的牛逼公司,却是寥寥可数。

  第三、应用号更多的是针对于低频度、轻量级、服务功能的 APP,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无法完全代替APP。

  所以,微信虽然有着巨大的流量优势,原生 APP 也绝对会一直存在。刘鑫也坦言,应用号推出一定会对功能相对简单的 APP 带来冲击,但微信看重的是业务也并非技术,与原生 APP 相比,微信有三个突出问题:

  1.效果递减,随着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活跃度是会逐步降低的,尤其是当朋友圈慢慢变成一个广告圈的时候,微信所带来的流量是否呈现增长态势也是一个问号;

  2.体系封闭,在微信获取第一批用户是没问题的,但要在微信持续成长已经变得相当困难;

  3.相比运营独立 APP 的成本,推广微信的成本,真的要低吗?不一定。

  刘鑫的观点是,HTML5和原生 APP谁主导未来当这种算命式的争论已不再是热点,合适的场景、合理的技术选择很重要,HTML 5与原生两种技术融合,才是未来的趋势。”

  4.大总结

  别开发App这句话的武断有目共睹,其实在贵作者的原文最后,他也写道对于微信应用号的畅想并解释说“这是新的机会”。诚然,应用号的即将诞生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会,可为了一个还没有到来的机会而放弃当下的努力,这是小编想反驳的观点。

  创业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商业的基础原理是不会改变的。商业讲的是战略,各业务的排兵布阵,各领域的攻城略地。商业讲的是竞争,稀缺资源永远是人们追求并愿意付出去置换的。

  经历2015年的创业浪潮后,2016年显得有些平淡而无趣。创业失败,资金遇冷的消息不免让人们开始质疑之前的商业路径,也质疑App这种业务形式。然而,将一切归结于App形式的错误,这无疑是最大的本末倒置。创业者该冷静思考的是,什么才是使用户真正受益的业务形式。